新闻中心

以信息技术推动云南建筑行业发展

以全周期设计命题回应租赁住宅发展趋势——“理享●家●生活租赁住宅国际方案征集竞赛”获奖名单揭晓

发布时间: 2022-03-04

租售并举时代,住房呈现多元的新格局。2020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土地供应要向租赁住房建设倾斜,单列租赁住房用地计划,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和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建设租赁住房。《2021中国城市租住生活蓝皮书》中的数据显示,到2030年,中国的租房人口,将突破2.6亿人。

在此背景下,由宁波万科主办,世界建筑杂志社承办的理享··生活租赁住宅国际方案征集竞赛,以宁波万科项目为背景,在给定设计指标基础上展开,参赛人通过定义客群肖像,以全周期设计为命题回应租赁住宅问题,分析推演出不同的单元户型,在符合国家住宅基本规范的前提下,对未来租赁住宅的楼栋、公共区域、户型和套内空间进行创造性设计。225日,该竞赛终评会在宁波万科总部召开,并评选出方案的优胜奖、佳作奖、入围奖及网络最佳人气奖。


主办方介绍,本次竞赛强调设计结合研究,同时给予参赛建筑师较为自由的空间进行答题。参赛建筑师对宁波市的租赁人群进行画像分析,并针对目标人群设计出既经济实惠、满足基本居住功能,又能提供符合未来生活场景的共享空间。


225日,入围的16组参赛建筑师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通过一整天的答辩,从不同方面展现了青年建筑师对未来租赁住宅设计的学术思考。此次参赛队伍中既有独立设计师,又有建筑院校的学生、老师。有的方案着力满足25岁至35岁青年群体对优质生活的畅想,有的方案从保障全龄段群体的居住需求出发,具备灵活划分的空间可能性。


此次竞赛评委阵容强大,邀请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周燕珉;居住研究教育专家,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逯薇;B.L.U.E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合伙人、主持建筑师青山周平;META工作室创始合伙人,清华大学及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特聘导师王硕;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主任、院长助理张昕楠;雅诗阁中国区产品与技术服务部副总裁徐若兰;万科集团万晟产品能力中心总建筑师付志强;万科集团上海区域设计合伙人宁波万科设计总监杨耀阳担任评委。

每个评委关注的重点又有不同。比如青山周平关注租赁住宅与商业住宅的侧重点;徐若兰女士关注方案设计理念与租赁住宅实际运营的落差;周燕珉教授则认为优秀的方案不是概念的堆砌,平面图的表达是否清晰,很能体现建筑师的功底。付志强说,这次竞赛方案中体现出两个极端,一种非常贴近现实,方案成熟立即可以拿来用,但是我们希望在现实中又有突破。另一种是非常悬浮,充分表达对未来生活场景的想象。

评委为优胜奖获奖建筑师颁奖

评委为佳作奖获奖建筑师颁奖

评委会对16组入围作品进行打分和投票,经全体评委会成员投票和讨论决定后,由张浩、孙书剑、王鑫的设计作品家外之家获得优胜奖,王吟秋、郑思雨的设计作品后疫情时代全生命周期租赁社区与王冉星、张雨、耿凯璐(指导教师:宗士淳,宋祎琳)的设计作品基于功能复合的共享住宅设计研究荣获佳作奖。

家外之家的设计者是一群从欧洲回国的初创团队,此前在欧洲有过住宅设计的经验,他们在欧洲的项目就是以租赁住宅为主,现在他们看到国内住宅转型以租赁住宅为新的发展趋势,就尝试把积累的关于共享住宅的经验内化。评委对他们的方案给予高度评价:将共享空间和居住空间在面积形态上进行平衡,达到良好的居住体验。平面结合交通核心位置,在各层创造出多样的共享空间,为居民提供了一个充满生机的居住环境。设计得体且有控制,并在平面、立面及室内材料等方面都有高水平的表达。


获得佳作奖的两个方案也可圈可点。方案后疫情时代全生命周期租赁社区的设计师希望将空间尽可能释放给使用者,让事件能够自然地在这些空间中展开,让使用空间的人感到愉悦。评委点评:作品在策划方面,综合考虑居住者全生命周期、投资方经济回报,运营方后期效率,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可执行度。

方案基于功能复合的共享住宅设计研究的设计师将艺术与居住复合共享的理念介入设计之中,作为对共享住宅的尝试和实践,也为复合空间住宅提供一种基于理想和现实建造相结合的可能性。评委认为:让居住者们自己去参与性地安排生活环境,将租赁住宅变成自己心中的理想家,解决了年轻人租赁选择困难的问题。

获奖名单揭晓后,主办方和专家评委为优胜奖、佳作奖、12名入围奖和网络最佳人气奖作品进行颁奖,整个竞赛也正式落下帷幕。